第六百六十七章 娃是亲生的?(2 / 3)

作品:《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

谢迁请教道:“惟中可有教我吗?”

并没有。

严嵩叹息道:“西陲似乎敞开了一个通天的大道,谁都能学,谁都能模仿,可……”他摇头,“京师里,皇庄大肆兼并土地,权贵挤压工商业生存土壤,朝廷拿不出抑制兼并的法子,繁华江南如今被皇室与朝廷双面压榨,民众早没了几分……”

“大胆!”谢迁骇然阻止,“惟中此言不可令旁人知道!”

“江南民众早知之矣,木斋公,”严嵩一言石破天惊,“士人不信读书是为了国家,而坚信读书是为了兼并土地;农民不信好好种地能吃饱肚子,而坚信种地只能让权贵与官府吃的油光水滑;就连引以为傲的手工业,也不相信发展技术能多挣钱,而是坚信发展出新技术,可以到西陲落户,木斋公,你们在朝廷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早不知民间所想,所思,所为矣。”

谢迁心中震惊之至。

“我在杭州多日,权贵兼并土地的事情就连课堂上的寒门学子都在讨论,他们说的是:‘西陲可惜不要那么多的读书人,否则去西陲更有前途。’木斋公,大话说得再好,圣人言论再精美,终抵不过一个,那就是,民众希望有衣食无忧的日子,更有广阔的前程,如今之天下,河西走廊东西两侧完全是两个世界了,东侧是暗无天日的无休止的压榨,西侧是明亮广阔的阳光大道,所以,不要再整天在朝廷里讨论西陲有哪些不好,人家的不好人家在改进,我们呢?”严嵩说着说着气就忍不住了,激愤之下脱口道,“人家是流水清澈,我们却口中说着什么‘户枢不蠹’之类的,实际上却在做埋葬大明王朝的勾当,长此以往,国何以为国?诸位名满天下,可惜将来也要成为彻底葬送大明天下的帮凶!”

谢迁面色一阵红一阵白。

严嵩又叱道:“下官很清楚,诸公与陛下的意见是一致的,你们都认为,这都是西陲的祸害,若是解决了西陲,这些天下人也就不会再想的那么多了,可木斋公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么?天下人你们可以杀了一茬,但还有一茬会很快冒出来——如今天下变局迫在眉睫,倭奴侵扰东南,胡人纵横草原,西方红毛鬼不畏万里海波横渡而来,以西陲的教科书所言,此所谓‘三千年一次大变革’矣,如此时代,我们却还在压制大明王朝内部开明的,冷眼向阳看世界的人群,多么可耻,多么可笑。”

他有一句话脱口而出:“国朝若是再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放开生产力发展,胡人都要比我们生产力更发达了;以皇庄和皇室诸侯王们为代表的权贵,以朝廷大臣们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若是再不从自己身上下狠手,觉醒的农民阶层以及小手工业者阶层,他们是要揭竿而起,将我们打的粉身碎骨的。”

谢迁讷讷无一言敢辩解。

无它,严嵩是去了杭州,在最繁华的地方见识过青萍之末的风源的,以他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向着西军说话,那就一定是他见到了这么可怕的事情,才不得不迫使自己先做出认知上的改编的。

“然,这些事说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严嵩哼的道,“故此,下官佩服秦国公,他不屑于与我们争辩,只做好了一个繁华团结的西陲,我朝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人家这样的实干派行动家,木斋公,能言善辩,下官是佩服,但这与国与家有什么用呢?何况,人家在求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横渠四句’,我们,该公平公正的看待人家的发展了,最好能学一学,学了,或许我们这些官员的利益会受损,但若是不学我们这些人恐怕……自掘坟墓等快刀,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了。”

谢迁再无一句话,他知道严嵩在江南恐怕也试图挪用过西陲的发展经验和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