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七〇章 军屯(2 / 2)

作品:《回到清朝做盐商

当然了,仅仅控制一个太平洋,还不算是建立海上霸权。

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主要的三大洋,太平洋在正中间,过麦哲伦海峡就是大西洋,过马六甲海峡就是印度洋。

掌控了太平洋之后,复兴军锁住门户,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向着印度洋和大西洋进军。

所谓的海上霸权,最起码要做到将海军投送到大海上的任何海域。

而且都能够对敌人形成绝对的优势。

这样的海军,必须要有大量的基地作为支撑。要不然怎么投送?

军舰进入蒸汽时代,应该说包括风帆战舰对于补给港口都有很大的依赖。

当然了,机械动力的战舰对补给港的需求要更大一些。

没有补给,机械动力的战舰可是要趴窝的。

在董书恒的计划中,将麦哲伦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两个太平洋的门户给拿下来之后,接下来就能将大嘤帝国给逐步挤出太平洋海域。

没有了这两个门户,他们现在的澳洲新南威尔士殖民地也无法维持。

那里现在还不能给大嘤帝国带来什么利益。

董书恒相信,到那个时候大嘤帝国一定会全力退守印度洋。

他们要是冒险救澳洲,那才是脑残呢。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他这次来西域毕竟是来解决陆地上的问题的。

发展西域的工商业,让这里成为中亚的工商业中心,从经济上对中亚和西亚地区进行影响。

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在现在这个时代,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董书恒跟王从志走访了军区各个师的驻地。

汉套城在夷播海的南侧,距离夷播海只有五十公里的距离。

这里的北面是夷播海东侧沙漠,南侧的是楚河,其东南方向,楚河的上游还有一座新兴的城市碎叶城。

这里南有有伊塞克湖、楚河,北有伊犁河,周围都是沙漠、高山,在后世此处有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等中亚地区的大城市。由此可见此处的地理位置优越。

天山北麓,或者叫做山外地区,南面重点建设的是费尔干那盆地,北边重点建设的就是伊犁河谷和碎叶河谷地带。

董书恒在王从志的带领下乘船沿着伊犁河而下,在碎叶城的北部下船,这里正在修建一座大坝。

后世这里有一个卡普恰盖水库。

这座水坝建成之后可以提高伊犁河水的利用效率。

因为伊犁河的主要水源是天上的雪水,季节性很强。

夏季的时候水量充沛往往导致下游沙漠地带泛滥,但是这些水都浪费了。

冬季的时候又会出现河水枯竭的情况。

有了水坝之后,不仅仅可以为伊犁城、碎叶城、汉套城等城市供电,还能够改善这里的灌溉条件。

董书恒在碎叶城看过之后就前往汉套城。

碎叶城是一座工农业城市。城中有冶炼厂、纺织厂、食品厂。周围的农业发达。西域军队的后勤补给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从这里获得的。

汉套城则是一座军城。

这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常备军。大名鼎鼎的第一师就驻扎在这里。作为复兴军的甲等师,第一师拥有将近一万名官兵,各种转备也都是军中最好的。

另外一种人就是军屯。这是军部直属的屯田兵。

他们平时种田,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战时扛上枪就能作战。

无论是生产还是打仗,他们都是以军队的编制进行。

军部在西域的山南地区、西部边境,还有漠北的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军屯,总计加在一起有二十几个师。

这些军屯不仅仅不要花一分钱去养病,还能够创造出价值。

复兴军所提供的只是土地而已。

汉套城原本是一个粟特人的小镇。

现在这里驻扎着两个军屯师,军人和家属加在一起有五万多人。再加上驻扎在这里的第一师,总人口已经超过七万。

在这个地方已经能够算上一个中等城市。

城市的周围都是农田,军屯师以连为单位分散在周围开垦土地。

军垦四师二团一营三连的驻地。

董书恒走进了一个军屯农户的家中。

“总统好,军垦四师二团一营三连二班班长韩祖良向您报告。”

这是一个年龄的不到三十岁的战士,不过外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农民。

“韩祖良,到你家中坐坐。”

韩祖良的家是三间土房。整个连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土坯房。

军屯总的原则是先开垦土地再建房,烧窑制砖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而人力自然是先放在开垦土地上更加的高效。

“中,总统,不过家中有点狭窄,您别嫌弃。”

“你们天天都住在这里,我就进去坐坐,哪里有那么娇贵。”董书恒笑着说道。

“您请。”韩祖良的紧张顿时缓解了不少。

房子中间是堂屋,后墙是一个齐胸高的长条柜子,上面摆着祖宗牌位,条柜前面是一张餐桌。

屋内收拾得倒是很干净,应该是专门打扫过的。

董书恒抽出一张小方凳坐下,环顾中堂,两侧的房间和堂屋的门上都装着帘子,素色的麻布坐的帘子,看不到里屋的情况。

“韩祖良,你是河南人?”

“嗯,是的,俺家是开封府的。”

“哦哦。”

董书恒知道,治理黄河,开封迁移出来的人很多。

“那你应该是复兴元年的时候进的军屯吧。”

“对对,是的,总统。”

“家里还有谁啊?”

“家里还有婆姨,两个娃子。父母都不在了。”韩祖良指了一些东边的里屋,然后又看向条柜上的牌位说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