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苍天岂容误苍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章 紫阙崔巍(1 / 4)

作品:《苍天岂容误苍生

车子走了两里左右(时制,八、九百米的样子吧),路中央的御道隔墙戛然而止——并非这条路到了尽头,而是来到了十字路口。

这个时代,自然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交警指挥交通,御者控辔,左右觑望,确定不会同别的车子发生亲密接触,这才折而向西。

喔!东西向的这条路更加宽阔!何苍天十分肯定,路两边榆、槐树之所夹,超过了五十米!

这条路的尽头却已不远——已遥遥望见,路之尽头,一座气象万千的象阙巍然耸立,雄伟的高墙自两阙向南、北两个方向延展开去。

宫城?

宫城!

两汉旧宫,魏晋增葺,此时代这颗蓝色星球上最繁庶、最强大国家的心脏。

何苍天有些口干舌燥了。

若史载及现代的考古证论无误,这座阙门,应该就是宫城的东门万春门;而某种意义上,车轮下的这条大路,其真正尽头并不能说就是万春门,此路延入万春门后,一路向西,将宫城分为南朝北寝的两大块,然后出宫城之西门千秋门,继续向西,直抵洛阳城的西门阊阖门。也即是说,这条宽逾五十米的大路,不但将宫城分成南北两大块,还东西横贯了整个洛阳城。

需要说明是,所谓宫城的“东门”、“西门”,后面或都应加上“之一”二字,不过,不比后世对魏晋洛阳城十二门已有定论,其宫城到底开了几门、门们的名字又是个啥,史载模糊,而遗迹湮灭已久,考古亦无的论,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现在,这个“的论”,即将出于俺何某人之口……之眼了!作为一枚道地历史爱好者,焉能不心神激荡?

车子愈驶愈近,阙门样貌已清清楚楚,这个形制……有趣!

在何苍天的印象中,不论是之前的秦汉,还是之后的隋唐,阙门之形制,都是门、墙在一条直线上,左右两阙则凸出于这条直线——真正的阙门早已湮灭,后世保存完好的古建中,唯一残留阙门遗意的,只有故宫的午门,它凸出于门前广场的两排雁翅楼,勉强可视为阙的变形。

眼前的这座阙门,却是左右两阙同宫墙相连——阙、墙在一条直线上,而宫门后坐,门、墙之间的距离,目测,总有四、五十米的样子吧!

有趣、有趣。

有趣的还有宫墙。名为宫墙,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城墙形制——高、厚不必说了,雉堞之外,居然还筑有马面!即是说,眼前的这座魏晋宫城,具备完整的防御功能。这一层,同后世皇宫如明清紫禁城者之形制迥然有异了。

嗯,还有护城河……阙门前一带地面宽阔平展,不可谓之“桥”,不晓得是河道至阙门附近打住了呢,还是转为暗渠?

车子愈驶愈近,阙门的形制看的清清楚楚:

左右二阙皆是子母阙的形制,即一个母阙带两个子阙,一子阙居于母阙之侧,另一个则居于母阙之后,若从空中俯瞰,应该是个曲尺形状。阙台——母阙、子阙拢在一起,大约……二十六、七米见方的样子吧!

高耸的阙台之上,筑有壮丽的楼观,母阙的楼观两层,子阙的楼观一层。

左右二阙完全对称,其间隔,大约……近四十米吧!

这四十米的间隔,亦即是座于阙台之后的宫门的宽度了。

这是一座极高大的楼观式宫门,宫门之上,亦如左右二阙之母阙,筑有两层楼观,而形制更加繁复壮丽。

门开三道,中间的一道门是关闭的,人、车皆从左、右门道出入。

阙前五十米左右处设拒马,禁卫森严,验过符信,翻检过露车所载,一切无虞后,方才放行。

此处,御道隔墙终于到了尽头。

但大路并未消失,而是“升级”——从夯土变成了砖石:中央的御道,以大块青条石铺就;左右两道,铺以大块的青砖。

而卫士皆衷甲,何苍天终于“见证”到魏晋甲胄之实貌了。

不论级别高低,一水儿的……应该就是“筩袖铠”吧?甲身开襟,以纽襻相系,有“钎”——即披膊,长度接近肘部;有高竖的盆领;有极长的腿裙——长到只露出了圆头高靿靴,完全遮住了极阔的裤腿。

也即是说,整个躯干,由上而下,从脖颈到小腿,再加上大臂,都被甲片裹的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