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62章 不同维度(2 / 4)

作品:《重生之似水流年

“你看看,你是跟着我?还是跟着徐幼稚?“

“我!!”杨晓脖子一梗,想说跟着齐磊。

可是一琢磨,还是算了,“我,我当然跟着我倩姐!!"

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徐小倩还不想要她呢!

“你跟着我干什么?你在北广上学,还是跟着他吧!”

齐磊,“跟着寇大姐吧!

杨晓一听,好委屈,我这么讨人嫌的吗?

嘟着嘴小声bb,“寇大姐去米国了!!“

随之倔强,“说的好像我没人要似的,我跟李憨憨混去。”

齐磊一想,也行,“准了。"

三石分家的事儿,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至于,兄弟反目,公司内哄的戏码,要怎么演的才真?

呵呵,根本就不需要演,因为不演才是最真的。

只需要一个开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电脑制造商、高科技企业开始解体。

公众只需要一个结果,就能自行脑补出一系列的曲折离奇商场宫斗大戏。

他们会伙同媒体,把这个谎言编制的无比精彩,天衣无缝,这是人类的吃瓜天性。

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人无法在信息传播中保持理性。

他们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热衷于真相,而是热衷于基于信息框架之内,自行想补出来的真相。

至于鲍尔森和米国人会不会相信其实这也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因很复杂,可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就概括了。

齐磊和鲍尔森这两个对手,从战略出方点上就处于完全不同的维度。

齐磊要的是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而鲍尔森打死他都想不到这一点。

他的思维高度,仅限于利益层面的斗争。

从上帝视角,以及齐磊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就是一场拙劣的表演,只要多个心眼儿,就不难看破骗局,加以防范。

可问题就在于“多个心眼儿”上面了。

最不可能办到的,就是多这么个心眼儿。

在一场战略对决中,轻视对手无疑是愚直的。可是高估对手,有时候比轻视更愚蠢。

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站在鲍尔森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注意!不仅仅是规避风险,识破计谋的角度,也包括鲍尔森的立场、处境和优势心态。

如果你能摒弃从齐磊这边得到的信息,你就会发现,鲍尔森,包括华盛顿,无论是从当下的实力对比、技术落差、商业目的、国家战略,等等方面,即便想到了齐磊可能存在苦肉计的可能,他们都不会得出趋近真相的结论。

因为,两边寻求的目标根本就不一样!!

鲍尔森不可能想到,在两国关系趋*稳,局部对抗没有形成全面敌意,以及技术落差宛若天渊,而且还是他自己促成这个局面的情况下,齐磊的战略诉求,居然会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

要知道,这是2002年,不是2022年,米国这个时代警惕中国的出发点,仅仅是想在地缘政治中捞点好处,占点便宜,威慑一下你。

他们的战略重心在反恐,在能源!

他们是不可能拥有上帝视角,把中国放在一个对等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最高威胁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

更不可以把一个中国商人的处境,联想到“自爆”以维护国家战略的可能。

齐磊的行为和他们的资本价值观本来就是背道而驰,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资本是不会为了祖国而舍弃自身利益的,况且鲍尔森也好,华盛顿也罢,他们也想不到这一步。

即便鲍尔森发现三石公司的肢解存在一些问题,那他也很可能会归结于,一个商人为求自保,在被全面抵制的情况下,为保住利润点而做出的牺牲。

即便三石公司下的蛋将来眉来眼去,也在他认知理解范围之内。在西方,资本的拆解与合并,是多正常点事儿?

从鲍尔森的视角来看,齐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国舆论带来的压力,导致对三石公司的抵制和仇视,而不是对抗米国。

三石内哄分家,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合理的。

你要说,他凭借这个就想到壮士断腕,目的是干死米国,那不是太高估他的智商,而是杞人忧天,或者说是自寻烦恼了。

所以,这步棋其实并不复杂。

还是齐磊一惯的风格,最脏的战略往往只用最简单的行为推动。

蝴蝶效应最后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让你怀疑都怀疑不到我身上!

而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开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开端。

仅仅只需要在某一个清晨,官方报纸发表一篇并不算正式的评论员文章—一

《知行合一,中国企业家面临的诱惑与挑战》

文章就中国企业出海寻求国际合作,阐述了一些看法。

认为本着平等自由,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心态,不卑不亢,方是中国企业家应有的面貌。

既不谄媚,也不骄横。

其中提到一个反面例子就是:

【近期某家国内知名企业,在寻求海外合作的过程中,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中国企业家应有的形象。

一味迎合米国资本,在全作中失去了尊严和立场,最后用近乎卑微的姿态,勉强达成了协议。

看似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一次胜利,实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险些把企业与国家的利益置于刀俎之下。

是不可取的行为。】文章一出,是个人都知道“某家知名企业”到底是谁。

一些对政治敏感的人心头一凛,要变天了,官媒点名批评三石,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柳纪向在家中手捧着报纸,把这篇报道连看了三遍,一个字都不肯落下。

最后,长出口气,有些轻松地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