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3章、且谈(2 / 5)

作品:《蜀臣

理由,乃是如今逆魏的关中都督,乃夏侯楙。

是夏侯惇的中子。

一个倚仗父辈功勋,以及昔日与曹丕年少相善而得位的膏粱子弟。

一战未曾历经的无才纨绔。

而原先督领关中,节制雍凉的逆魏大将军曹真,如今一直在雒阳坐镇,辅佐曹叡过渡权柄。

连凉州西平郡再度爆发战乱,都没有出雒阳。

嗯,今岁正月时,西平郡大族麹英(湟水河谷),裹挟羌胡部落杀逆魏临羌令、西都长,再度叛乱。

麹姓,乃凉州豪族,声望颇隆。

早在七年前,其族麴演便勾结了,同为凉州豪族的张掖郡张进、酒泉郡黄华,以及三大羌胡部落,各自称太守呼应起兵,意图形成割据。

只不过,被金城太守、领护羌校尉苏则,与驻军凉州的将军郝昭、魏平灭之。

如今麹英叛,依旧是将军郝昭,领副将鹿磐前往讨叛。

结局亦不例外。

麹姓,自此不再是凉州豪族。

是故,魏延声称走子午谷,可一举拿下长安的缘由,有三。

其一,乃是麹英叛乱,逆魏兵力自然会赶赴凉州,关中兵力空虚。

其次,乃是坐镇东三郡的孟达,不会率军前来子午谷阻拦汉军。

再次,便是夏侯楙与深谙兵事的曹真,犹如云泥之别。若是见汉军骤然兵临长安城下,其必然会弃城而走。

此策呈至丞相,便有了郑璞被招来,随行巡视各地的殊荣。

虽然于丞相心中,早就回绝了魏延之策。

不过他亦想兼听一番,郑璞能否有其他不同的见解。

毕竟,在丞相眼里的郑璞,虽性情刚愎了些,狠戾了些,睚眦必报不以德称之,还有......嗯,就是筹画策算之才挺好的。

“丞相,璞窃以为,夏侯楙虽不堪,然绝无弃城而走的可能。”

骑马随于车架之侧的郑璞,看罢魏延的献策后,便不假思索,“璞亦觉得,孟达必不会率军归我大汉。且,其当断不断,他日必败亡。不过,璞倒是,孟达败亡之际,我大汉若出兵,或可出虏些钱粮及黎庶归来。”

“嗯........”

或许,丞相已然习惯了,郑璞常有出人意料之谋。

闻言之际,仅是微微颔首,声音淡淡,“子瑾且言止,为何如此确凿断言,夏侯楙不会弃城池而走?”

“回丞相,璞之思有三。”

郑璞得问,拱手轻声而道,“其一,长安乃我大汉故都,城坚难摧。被逆魏所据后,成为镇守关中的重镇,囤积粮秣辎重之地,驻守兵力不曾少于三千。纵使我军十倍临城,一时之间,亦难以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