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68章、巡农(2 / 4)

作品:《蜀臣

现今被遣来巡军屯之春耕,若是较真而言,亦算是流于形式。

陇右与汉中郡的军屯出产干系到北伐大计,素来是丞相瞩目所在,屯田在职僚佐孰人胆敢玩忽!孰人敢不尽心尽力?

与其说丞相遣郑璞来巡春耕,尚不如说是丞相有意让他在位卑职微者心中树立权威、为他日后肩扛克复中原旌旗时能得到士庶一致拥戴的筹谋罢。

不过,哪怕明知主事屯田的诸人皆尽心,但该有的严谨作态郑璞还是恪守的。

一路且行且闻。

从冀县至望桓,再到上邽县,郑璞没有察遗出什么来,倒是对屯田的富余劳力上心了。

民屯不必说,乃募弱力少智之子与贫民为佃,耕牛与粮种等一概由官府出;出产皆归官府所有,但数年后便将田亩授予屯田之人,算是以工授田制吧。

但军屯则是分为两种。

一者,乃是“更卒”所屯。

更卒在服役满之后,官府将取屯田出产的一部分换做财物赐予他们携带归家,相当于将更卒当成屯田客来用了。如若更卒劳力不足,将征发当地黎庶徭役益补。

另一,则是征伐之兵所屯。

得复陇右之后,丞相便下命让非扼守前线的各部兵马皆要闲时演武、农时耕耘。且将战俘与犯事囚犯等皆罚入军营为徒隶,益补劳力之缺。

如此,军屯还好,但民屯的劳力便有些浪费了。

西北之地地力贫瘠,即使有前汉流传下来的代田法,也堪堪能保障一岁一熟。一年到头,无有财力畜养牲口的民屯之客仅忙碌数月时日,便无所事事了。有渭水贯穿的陇右尚且如此,地力更为贫瘠的河西走廊就更不必说。

正值朝廷蓄力兵出关中、还于旧都之际,如此浪费民力,委实不可取也。

或许,能尝试着藏兵于民?

在屯田令的絮絮叨叨中,看似在悉心倾听的郑璞,已然在心中琢磨着方才的想法可否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