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84章、兢业(2 / 4)

作品:《蜀臣

屡战屡败的将士们的士气将陷入低迷、大汉旧都所在三辅之地将迎来人心动荡,就连中原腹心与大河之北的士庶都会私下嚼舌或质疑,当年魏文曹丕代汉时所声称的“汉祚已绝”是否乃天命所归!

不管怎么说,延续了四百年的汉室威望早就深入人心。

不说别的,就连身为辅政大臣、历魏三朝君主的他自己,最初出仕时天下共主仍旧是汉献帝、被授予的官职乃是汉丞相府文学掾!

才短短十余年的魏国,无法抹去大汉的痕迹,亦无法抗衡长在人心上的质疑。

是故,自初春出兵以来,他一直如履薄冰。

不仅源于他深知一直未有修生养息时间的魏国,以后不会有底蕴再发起诸如此番般浩大的战事,更是因为魏国也输不起。

胜,则日后伐蜀势如破竹。

但若败了,则是雒阳衮衮诸公将不复再有鏖战之心、将士不复再有死战之锐,黎庶亦会对魏得天命之说嗤之以鼻。

而身为雍凉都督的他,将成为魏国由盛转衰的罪人,被青史钉死在耻辱柱上。

安能不兢兢业业!

焉能不对逆蜀的一举一动严加防范、对久负奇谋策算之能的郑璞忌惮!

不过,当这把利刃现出踪迹了,司马懿便不觉得可畏了。

魏国终究是占着兵力优势的。

且司马懿亦自认并非智迟之人,在得悉郑璞督兵从扑擐县沿着乌鞘岭而来后,不可能意料不到其战略意图所在——不从乌亭逆水河谷进发与蜀魏延部合兵,彼兵锋所指,无非乃贺兰山以南的屯田处罢了!

攻其必救,意在围魏救赵嘛。

何足道哉!

事实上,司马懿在别遣郭淮前去攻打鹯阴城塞时,便思考过胡遵与邓艾部南下后贺兰山以南守备虚弱、是否会被逆蜀有机可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