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31章、分道(2 / 3)

作品:《蜀臣

且他都镇守成都十余年了嘛,也不在乎多留在成都几个月。

在得悉赵统别有职责后,郑璞意中的人选乃是如今已然迁前将军的马岱,尚有留在武威郡镇守宣威城的州泰二人。

马岱的履历与忠心都无需质疑。

且为人寡言慎行、署事秉公一丝不苟,乃是镇守后方的良选。最重要的乃是他如今已然退居牧场、不再督领西凉铁骑征伐。

如此,将他转归戍守京畿,亦算是朝廷嘉勉北伐老臣的彰显。

而郑璞想谏言将州泰也一并调回成都,则是他先前曾受逆魏司马懿的知遇之恩,且曾言不欲与司马懿在战场之上相见。如今南匈奴左部刘豹也早就徙离休屠泽,威胁不再,宣威城的驻军自然也要转去其他地方。

是故,郑璞便觉得,与其让可称良将的州泰转去驻守敦煌或西平郡浪费才能,尚不如将他调归成都熬资历,好日后可出镇南中或永安抵御孙吴。

不管怎么说,州泰乃是他与诸葛乔招降的嘛,自然要上心一些。

当然了,这些考量乃是郑璞自己心中的,若想劝说天子他还需重新斟酌言辞,

而如今天子感慨“事非躬亲不知艰”便是最好的理由。

郑璞顺着话头,以成都上下皆轻视逆魏实力、对北伐太过于乐观的现状为由,谏言京畿理应由一参与过北伐、知陇右与河西地瘠寒凉以及熟谙羌胡生性,且是行伍威信很重的将率镇守,好扭转成都士庶过于乐观的风气。

此外,还需辅之一熟谙逆魏军制的将率。

盖因魏国能短短十余年便横扫北方、荡平中原,几占尽天下富庶之地,其屯田制与世兵制功不可没。大汉可抨击此两种制度乃是暴政,但不能否认,此两种制度令逆魏可长久鏖战而无有粮秣之忧,且兵败后很容易就补充了兵力。

在世兵制“男子成丁入行伍”的规定下,逆魏即使丧兵失地了许多次,但现今在关中仍有不下于十万大军驻守!

且大汉若想还于旧都,双方乃是攻守相易。

作为攻方的大汉,出于兵寡且异地作战要受粮秣转运辎重的局限等考虑,采取的战略必然是步步为营、慢慢蚕食。

至少要占据了右扶风作为后方之后,方能迎来在长安城下决战的时机。

故而,成都上下以为一战可定关中的急功近利,断然不可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