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41章、不败(2 / 3)

作品:《蜀臣

对于费曜的冷淡邓艾似是已然习惯了,只是略微歪头目视着其远去的背影,扯了扯嘴角露出一缕嗤笑。

是的,费曜又开始不待见邓艾了。

最初是因为鄙夷邓艾出身微末以及常对军争之事指手画脚。

但后来费曜兵败后,还收敛了性情与邓艾共计议,于去岁仲冬时联名作书于雍凉都督司马懿,呈上了一个计策。

亦有了今岁初,司马懿亲自前来贺兰山巡视。

但在逗留的十余日里,一直都对他们所呈现的计策不置可否。

直到归去长安前一夜,他将邓艾唤入帐内私语了许久。

所叙的内容,费曜并不知道。

只是翌日他领骑兵护送了司马懿五十余里,临别时得了一句嘱咐,“士载出身低微,亦汲汲营营于功业且不暗人情世故,然他能助将军雪昔日卢水支流败北之恨。将军归去后,诸事务且暂以他为主罢。”

对,司马懿让戎马数十年的他,听从不曾临阵鏖战的邓艾调度。

他心中虽有些不甘,但并亦不敢抗命不从抑或阳奉阴违。

倒不是忌惮邓艾乃司马懿心腹部将。

而是他先在阳城野外惨败于魏延,后又在卢水支流丧兵无数,若不是司马懿上表天子曹叡为他求情、让他有机会留在军中戴罪立功,恐现在他早就被雒阳庙堂依罪夺爵废为庶人了。

有这份恩情在,他即使不满亦不会造次。

待他归来营地,恭候了许久的邓艾,迫不及待的告知了新定策。

新的定策,与先前二人计议的大不同。

无需多想便知道,这是昨夜司马懿与邓艾私下计议的。

他们二人的合计,乃是打算从安定郡北部的羌胡部落里挑选些许人马,前去寻汉军求庇护且声称自身部落其他族人备受魏国苛待,打算里应外合为汉军夺营,而待汉军引军来攻时,临阵倒戈。

对,同样是让出依着屈吴山的大营。

且费曜会引骑兵埋伏在大漠中,从背后夹击汉军。

但司马懿觉得此计会弄巧成拙。

缘由很简单,有过李严被诈降丧损近万精锐经历的逆蜀,不可能重蹈覆辙。

如若想让逆蜀中计,就要假戏真做,且损人不利己!

假戏真做,自然便是让邓艾与费曜故意逼反杂胡部落,且稍微放宽管制,让彼等有机会自发去寻逆蜀投诚了。

损人不利己,则是要让逆蜀觉得,信了杂胡部落的投诚便有机会重创魏军,且哪怕是杂胡乃诈降诱敌深入,亦有全身而退的把握。

是故,依着屈吴山营寨内的士卒、大河对岸的无数床弩与霹雳车以及看守士卒,都是设谋的弃子。就连两大囤粮地之一,都可以让逆蜀焚掉!

这也是邓艾将杂胡部落的妇孺安置在邸阁附近、遣入屈吴山营寨的缘由。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诱蜀军渡过大河。

盖因司马懿知道,如若蜀军没有渡过大河,即使是魏军设伏成功了,亦无法在野战中取得胜算。

没办法,以敌我士卒的战力与士气推算,委实令人不敢心存侥幸。

故而他退而求其次,只想伏杀渡过大河的蜀军.

且此举亦是为了在设伏兵时,不会被蜀军警觉的考虑。

或是说,先送己方士卒入死地,再付出一座营寨与无数军械器械,且还要计算伏兵鏖战时的战损......即使伏击成功,魏军要付出代价亦不会比汉军的死伤少,如此两败俱伤的伏击,似是很不明智、不可取。

损人不利己、得其弊而不得利,何苦大费周章设谋呢?

但若是从司马懿个人、国与国的角度出发,便会发现伏击乃是利大于弊。

一者,自逆蜀出兵陇右以来,魏国失利太多次了,不管是司马懿还是雒阳庙堂都急需逆蜀一场失败,来振奋雍凉各部的军心与锐气。

另一,则是双方的国力、战争底蕴不同。

对于地小民寡的逆蜀而言,与魏国两败俱伤各自丧兵数千,乃是不败而败!

而对魏国而言,于士卒战力无法比拟蜀兵与更容易恢复战争底蕴的实情下,两败俱伤,乃是不败而胜!

当然了,想要伏击成功,司马懿还要考虑一个问题——

以魏国在贺兰山以南仅有八千余步骑的兵力,很难具备伏击的优势兵力。

因而,他再次遣胡遵去了一趟朔方郡,声称他将亲自上表雒阳,请曹叡在此战后册封南匈奴左部刘豹为大单于!

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