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43章、折冲(2 / 2)

作品:《蜀臣

在他与雒阳曹叡达成共识,驱兵入荆襄以后,大汉便将封闭了关隘、终止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且他曾多番令使者携国书入蜀,但不管是永安还是汉中黄金戍围都不让使者入境,国书倒是传递进去了,却是没有回音。

这令他十分焦灼。

盖因他也知道了,魏国雍凉大军与雒阳中军退兵的时候,竟故意放弃了郿县与漆县以及岐山令汉军得以守御的空间,隐隐有纵容汉军转兵归来攻打吴国之意。

事实上,不管是他还是入驻襄阳城的朱然,都觉得战火将至。

源于保密的干系,丞相将郑璞、关兴等人遣归蜀地时,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他们的官职变动,亦让无法得悉消息的江东诸人,皆以为丞相乃是督郑璞与关兴等部归来汉中郡了,将要从黄金峡出兵东三郡了!

对此,他乃是让将军唐咨督本部扼守子在上庸,归朱然节制,时刻监视着汉军的举动。

而吕岱则是留镇在江陵城,作为朱然与屯兵在西陵峡的步骘两部后援,兼顾策应着东三郡与永安两处的安危。

自然,身为吴国军职最高的陆逊,亦被他招来了荆州任大都督,总督各部兵事。

因为他实在无人可用。

亦无法分身。

太子孙登去岁病故了,今岁正月的时候,他才刚刚册立孙和为太子,正是东宫变动之际,他不可擅离庙堂而引发动荡。

至于安抚吴地世家豪族等事,且让全琮接手罢。

其实陆逊在建业的时候,就作书来给孙权谏过如何守御之事了。

很简单的战术:拖着。

他声称汉魏两国乃是死生之敌,而吴国放弃了盟约,对大汉而乃是一时之忿。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是故,若是汉军挟忿怒兴兵来犯,江东只需坚守城池不出,将战事的时日拖延,待汉军觉得无利可图之下,便会自动罢兵归去了。

毕竟,还于旧都才是大汉的夙愿。

而与江东死斗令魏国坐收渔翁之利,乃是舍本逐末之事。

虽说昔日昭烈帝就曾执意兴兵了,但丞相诸葛亮并不会犯如此错误,哪怕一时无法息怒,但在战事旷日持久后,定会接受事实的。

当然了,此期间吴国可继续向汉军示好。

如频频做国书让巴蜀重开贸易、以让利的方式,示吴国并没有与大汉为敌的诚意等。

而在守御的部署上,陆逊觉得不应该侧重在东三郡,而是永安与交州。

缘由很简单。

一者,汉军从汉中出东三郡,进易退难,并不是理想的征伐之地。

且哪怕汉军占据了西城与上庸等地,亦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相反,还要提防魏国从子午谷出兵与吴国一并来夹击。

另一,则是先前的廖式的叛乱。

这场持续了一年有余、诱发荆南各郡县与交州动荡的叛乱,汉军不可能熟视无睹,亦会趁着这些地方的人心未安之际出兵,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陆逊的建议,孙权皆深以为然。

但孙权思虑了一番,还是觉得将他招来江陵坐镇。

不管是让吕岱得以分身前去交州坐镇,还是以昔夷陵之战的战绩,令荆南士庶与各部将率安心。

无独有偶。

此时魏国的朝野,皆在坐等着汉吴战事的爆发。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pppp('蜀臣');;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