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44章、魏宗室(2 / 3)

作品:《蜀臣

乃是论夏、商、周、秦、汉与魏六代兴亡之事,建议曹叡善待与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强干弱枝,以抑制内部世家豪族做大、抵御外敌入寇,巩固曹魏天下。

且他还在上表的末尾,额外抄录了《诗经·小雅》的棠棣篇。

其用意,乃是重申“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亦是说,曹冏乃是在隐晦的谏。

声称昔日“魏夺嫡”之事,已然随着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与任城威王曹彰相继离世而过去了。如今名义已定、国本再无有争端,且正值外敌频频犯境之际,理应启用宗室人才,一并守御曹魏天下。

曹冏之父,乃是武帝曹操从祖兄弟。

以血缘亲疏论,非公非王的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机会即位大统。

是故,他的谏委实是出于公义,而并非是出自私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令曹叡心态有所变化,没有驳回此上表。

盖因自他即位以来,对待出自魏武曹操这一系的宗室,皆犹如文帝曹丕时期那般当成威胁来防备、类似囚犯般禁锢。

或许,曹冏之表,有可取之处?

带着御蜀的心力憔悴,曹叡隐隐有了这样的想法,且让庙堂衮衮诸公共议此举是否可行。

自然,也诱发了许多士人公车上书议论此事。

而现今在济北国逗留的李简,得闻此事后,便忍不住昂首向天,暗自感慨:我入魏所谋之事,时机已然矣!

对,就是被郑璞遣入魏国的李简,李文策。

昔日以游学掩人耳目的他,经雒阳前往青州北海后,便一直留在朱虚县,专心听大儒管宁的讲学。

且还趁机扬名了。

被魏国官府勒令不得再宣巴蜀之政的他,将抄录而来的注释版《千字文》奉给了管宁,请其讲解其中的荒诞之事。

那时,魏国各州郡皆有了《千字文》在流传。

但出于忌讳,从其他渠道得到此文的世家豪族,皆没有明目张胆的声称乃是郑璞所作,文中的注释更是缺失无数。

显然,无有功利之心、为海内所慕的管宁,是不会忌讳这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