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49章、作价(2 / 3)

作品:《蜀臣

且在准备称帝礼仪之时,便先遣了使者前来成都,呈国书与天子刘禅,告以并尊二帝之议,求两国继续共盟抗逆魏。

对此,许多大汉重臣都以逆魏乃国仇,以孙吴可共力北伐,谏言且先允之。

因人们对孙权的称帝,皆有所意料。孙权先前被魏曹丕封为吴王,如今屡屡与逆魏攻伐,再领魏国之爵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又因石亭一战,大振江东士庶声势,无数僚佐为了自身利益也会将他推上天子位。

如李严的书信中,便是劝作决策的丞相先允之。

曰:“虽彼孙吴乃无信之辈,然今逆魏盛大,不若且先虚与委蛇,让其牵制逆魏兵力。待我大汉克复中原后,再讨回名义亦不迟。且江东之地,乃是守成之土也,无有定鼎天下之基,许之亦无惧孙吴可成事。”

十分露骨的,将孙权鄙夷为守成之犬。

他此言算是说出了大汉列臣的心声:彼孙吴者无有问鼎天下的可能。

再者,大汉群臣对孙吴的性情也习以为常了。

为了让东南方的防线无忧,且让孙吴牵制逆魏兵力,大汉在历经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后都能与孙吴共盟;今日彼称帝了,再作共盟也不是不可容忍。

昔日勾线卧薪尝胆,今我大汉忍辱负重,乃是为了克复中原,有何不能忍的!

自然,也有些许人持有反对意见。

以“白马之盟”以及“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于人”为由,定孙权称帝乃是对大汉天命的挑衅,如若允了恐会伤心存汉室诸人之心,谏言不可再盟之。

且又以今大汉已然占据了陇右,呈困龙出渊之势,有无孙吴牵制逆魏都无足轻重了。

反正逆魏也是声称自身受禅汉室的正朔,得知了孙权称帝,也定会相互攻伐不休。

再者,不与江东作盟,孙权即使恼羞成怒也奈何不了大汉。

永安易守难攻,南中之地道路险峻,孙吴无论从荆州还是交州来袭,皆是事倍功半。大汉仅多遣几部兵马扼险要而守,便可却敌于外。

只不过,反对的谏言并不多,仅寥寥几份。

如无有意外,共盟便是定论了。

亦让郑璞心有所悟。

丞相将此国事示于他,并非是想听他的有何意见,而是让他思忖另一后续:孙权还遣来的另一波使者,商讨购置战马之事。

大汉匮马,而江东无马。

孙权见大汉夺下了陇右,拥有了养马之地,心有所期也不足为奇。

陇右所产的战马,最早被称之为秦马。

又因此处位于大河上游的弯曲出,又称之为河曲马。

秦汉之交,河曲马以形体高大粗壮著称。其后肢发育良好,负重挽力强,能持久耐劳;但奔跑速度低,腿短,冲锋的威力不足。

而从武帝却匈奴开始,汉朝就不断的通过引进如大漠、西域等地的良马来改善战马基因。

演变至数百年后的今日,凉州河西四郡所畜养的战马,多有历经乌孙(伊犁)马的改良。其体轻、干燥、灵活,且速度极快,其习性可适应于黄沙遍地的沙漠气候。

而河曲马则是引入了浩门马(青藏高原马种)。

其长期适应高原环境,体质粗糙结实,头重颈短,性情中度灵敏,变成了挽乘皆宜的品种,并以善走对策步著称。

亦是说,河西四郡所产的战马,多是轻骑的绝佳之选。

而河曲战马,则是大多可作披马铠而战的重骑之选。

此亦是明明赵广许早之前,便被任命为骑督,而丞相还将张苞遣去临洮与姜维一起训练骑卒的缘由。

赵广领的是轻骑。

而姜维日后将以护羌校尉之职,领羌胡为主的士卒步骑混编作战。

勇力冠绝大汉年轻一带的张苞,则是要训练出三五百摧锋蹈阵的重骑来。

反正大汉蜀地、巴地及汉中皆产铁,锻造三五百马铠并不难。

如今孙权遣人来购置战马,意图也差不多。

江东无法圈养也无法购置太多马匹,便想着精益求精组建三五百重骑,适当之时可作为战场上的奇兵之效。

只是,江东打算拿出什么筹码来,让正在组建骑兵的大汉舍得将战马卖与他呢?

呵,有趣了。

思至此,郑璞暗中嗤笑了声。

果然,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感觉,令人心情倍加舒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