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上头的提醒(2 / 2)

作品:《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可能最近自己的一些行为让某些人又坐不住了,进而在上面搞些小动作诋毁自己,廖铭禹这样想到。

现在自己虽然控制着两个师,可后勤保障大部分还得依靠国内,哪怕是从系统兑换也得走国内的路子,就怕哪天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位给一刀劈下来,那样的话自己不死也得残啊。

看来是时候扩大战局了啊,只有早一步建立根据地才能彻底拜托来自国内的束缚,不然那帮家伙就像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不时给你比划比划。

廖铭禹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看着余思凡,眼神中却带着捉摸不透的深意:

“嗯没事了,先去忙吧,不过郝志鹏的调动你得放在心上,还有这几天让情报处收集一下八莫和密支那方向的敌军动态,部队…马上要北上了。”

“明白!卑职告辞…”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南坎再次进入了战备状态。

首先是第三主力团移动到八莫东侧,与第二主力团一起摆开架势准备向北进攻。

陈继泽却没有跟随部队一同前往,而是把三团的指挥权交给了洪木,自己则留在了战车营这边,与袁立一起押送着大量弹药物资紧随其后。

李乌拉和克虏伯也带着炮兵团开始北进,上百辆各式军卡和牵引炮徐徐驶在公路上,乌泱泱的大部队行军线煞壮观。

目前炮兵团拥有24门m114155mm榴弹炮,36门克虏伯125mm榴弹炮,除了炮兵还额外配属了一个轻步兵营和机械化独立运输营,以及李杰的防空营也编入其中,全团各口径火炮超过70门。

虽说只是一个团的编制但总人数超过了三千大关,其作战实力堪称恐怖,就算比起美军的师级炮兵团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李连胜可是全师的香饽饽,走哪都是昂首挺胸,平时各团团营长看到他也都客客气气的,让这小子的虚荣心爆棚。

这些可都是陆战神器啊,三师之所以有现在的战斗力炮兵至少能占一半多的功劳。

不管哪支部队打仗都想有他们的炮火支援,自从炮兵团成立起,与日本人正面炮战中重来没落过下风,反倒屡屡压制对方,也让各支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部队迅速尝到了全方位火力覆盖的快乐。

而李连胜与克虏伯这一胖一瘦的组合也是非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前者精明老练,处理炮兵各部之间的事务与关系游刃有余,也能把部队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后者完全就是一技术骨干的角色,战时规划炮兵阵地,设定各炮位发射角度,还有平时对火炮的维护保养以及士兵射击训练都离不开他。

毕竟专业嘛,这胖子是除了打炮吃饭别的啥也不会,也一概不管,他俩取长补短倒也相处得异常融洽。

两个步兵团外加一个炮兵团,七八千人的部队调动可吓坏了八莫镇上的小鬼子,因为在此守备的日军只有一个不满编的联队而已。

八莫镇守军立即向密支那的司令部求援,可这会北面东面都打成了一锅粥,严峻的形势急得十五军司令长官饭田祥二郎都快秃了顶,这局面怎么破?我他妈都得向上头求援啊。

先不说在胡康河谷与驻印军死磕的31师团,单单是被拆分的33师团就已经分身乏术,一部分要向东接应正在撤退的56师团残部,另一部分还要往胡康河谷那块绞肉场里填,剩下的还得拱卫密支那司令部,哪还有多余的部队进行支援。

饭田除了向东南亚方面军总司令部求援以外,只能尽可能龟缩做好防御,以求情况发生转机。

……

而南坎这边只留下了懂刀的警卫营,整座小城瞬间变得空旷萧条了不少。

腊戍保卫战幸存下来的那两百多名战士包括孟烦了几人在内都回到了南坎,这几天除了作战计划以外,第一主力团的补充整编也是重中之重。

对于打没了编制的一团,廖铭禹心疼之余也是十分焦急,补充团那边只剩下一千三百多名士兵,还都是前面几支部队挑剩下的老弱,显然不适合重组要求。

于是他赶紧向滇西司令部发报要人,但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暂无补充兵员,而且原本该来的物资军饷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送达。

这犹如晴空霹雳,他妈的难道报应这么快就来了吗?自己半个月前还是亲儿子现在就成没人爱的孤儿了?

卫立煌最后也做出了解释,因为连日的腾冲战役使两大集团军损失惨重,前线各部都急需要大量兵力进行补充,而由于三师的位置离得比较远,所以并不考虑优先补充。

至于物资也是同样的道理,卫立煌很无奈,不是不给而是得分个轻重缓急啊,毕竟自己的部队都死伤几万人了,你三师情况好歹还算不错的,这会儿就给我个面子稍许忍忍吧。

得到准信儿的廖铭禹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和卫长官硬呛吧,现在只能自己想主意了。

没办法只好从补充团里挑出几百个像样的士兵,剩下那些年龄偏小或者过大的士兵全部安排到辅兵部队里。

从警卫营分出五百人,再由两个运输团护卫连队里抽出部分,勉强凑出一千五百多人,不管怎么样先把一团三个步兵营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