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2 / 3)

作品:《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嘿…你小子怎么在这呢?”

人群中,孟烦了一眼看到了老熟人…特务营头子余思凡,没想到他竟然能出现在这个地方。

环顾一圈,原来在这的都是特务营里的士兵,与其它普通士兵不同,他们身上的灰色大翻军装有着很高的辩识度。

余思凡没有理会其它,只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目光却一直停留在廖铭禹身上:“报告钧座,特务营正按命令检验新式步枪,请指示。”

孟烦了瘪了瘪嘴,这些特务营的家伙一个个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平时在部队里谁都不叼,只服从廖铭禹的命令,权利也是相当大,眼睛都快翘上天了。

不过听他讲什么新式步枪?那又是什么东西?孟烦了注意到这些士兵手里面都拿着一款从没见过的武器,样子有点像冲锋枪,但又不完全一致。

一张长条桌子上还放着一堆这样的步枪以及大量子弹,廖铭禹眼里一亮,走过去拿起其中一支步枪爱不释手的摆弄起来。

“反射瞄准镜也装上去了啊?思凡,你觉得这枪怎么样啊?”廖铭禹一边说着,一边将压满子弹的弹匣装到了stg44步枪上。

在这把枪的机匣上方还安装了一个圆形镜片样的东西,这正是前不久从系统中解锁的nydar    model    47反射式瞄准镜。

这东西相当于现代枪械中红点瞄准镜的鼻祖,借助光学反射,在无限远处成像,省去了三点一线的瞄准,盯着镜片光源中心就能瞄准。

其实反射式瞄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通过镜片将分划图像反射到射手的瞄准视线上,布置合理的话就可以用作瞄具。一战晚期的战斗机上,出现了最早的反射瞄具,到二战时已经成为战斗机的标准装备,不过由于造价和体积大原因,一直没有被军队普及到步兵武器上。

而反射式瞄具用于轻武器已经是二战晚期了,最开始是用作于民间打猎飞禽,后来才逐渐运用到军队之中。

虽然和后世那些红点、全息瞄准镜比起来,前者的镜片清晰度和光感效应都很差,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了不起的黑科技了。

廖铭禹端起步枪仔细端详着,英寸的镜片视野相当的宽敞,分划图像是一个白色牛眼点,虽然有点偏暗,但还是有足够是清晰度,有不同的连接座可供选择,以适应安装在不同的枪支上。

“钧座,这又是什么枪啊?”孟烦了好奇的问道。

廖铭禹笑了笑,也不多做解释,迅速举起步枪瞄准了200米外的人形靶。

嘭嘭嘭嘭嘭…!

他扣动扳机打出一串急促的长点射,数颗子弹精准的命中了目标,而且弹丸散布非常小。

这还没完,廖铭禹又将快慢机调至单发模式,再次对准了300米位置上的另一个人形靶。

嘭!嘭!嘭!

一枪接着一枪,单发点射子弹全部击中了目标,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落点都在8环以内。